疫情倒逼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速
发布者:苏科建工     浏览次数:1375

中国建筑业协会日前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建筑业企业影响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介绍,在参与调查的804家企业中,60.95%的建筑业企业认为疫情对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这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被动选择迈向热情拥抱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加强内部协同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有非常大的增长,众多的行业和领域成为新信息技术的重要试验场。建筑业是典型行业之一。

《报告》显示,55.35%的企业更多岗位转为在线办公,47.64%的企业和员工沟通方式更多转为“点对点”和线上。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在线会议系统、体温智能检测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都超过了50%。一些企业还应用了人工智能、资源生态平台、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等。

据了解,受疫情影响,工程项目现场检查指导大幅减少,项目必要的施工部署、组织协调、施工通知、图纸会审、方案交底、教育培训等工作均难以开展。多数情况以听汇报、查资料获知,导致对现场信息掌控不及时、不准确,很大程度影响决策制定,造成决策有偏差或思想难统一等问题。互联网、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不仅为项目各参与方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应用这些新型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

另外,“用工荒”、“用工贵”也成为此次疫情中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报告》指出,57.96%的企业希望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能够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有企业反映,2020年1月~3月底,劳务工人工资上涨了5~7倍,复工后上涨幅度达到30%~50%。通过运用3D打印及建筑机器人等技术,不仅可以代替原来建筑工人的劳动,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且能提高建筑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并节约了成本。

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企业构建相对完善的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借助网络平台构建营销系统,推进电子商务,为经营信息化的实现提供支撑;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围绕关键项目开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使建设过程更加规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促进外部互联

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明细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企业外部网,与上下游企业互联,提高沟通效率和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价值、新商机和新管理模式的冲击下实现合作共赢。

《报告》显示,疫情防控期间,42.41%的企业反映,原材料等上游供应链出现断裂。复工前期,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物资供应链紧张,施工现场“等米下锅”矛盾显著。建筑业产业链长且联系紧密,涉及分包、劳务、材料、设备等多级供应商,其中一个或两个环节“脱钩”,就可能导致全盘停滞。专家表示,疫情的暴发倒逼建筑业企业必须加强外部互联,只有重视供应链管理、加大技术和管理储备,才能在危机中抓住转机。

目前,多数建筑业企业的资源供应更多是从项目需求的角度出发,停留在“采购—供应”的阶段,属于被动供应,而资源配置是从供给的角度出发,要求提高建筑业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可以说,供应链能力是衡量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资源调配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企业的关键竞争力。因此,今后企业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各自形成的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的完善性将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成功也在于整条供应链企业的共同增值。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是建筑业供应链升级的必由之路,要真正实现供采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专业的线上平台必不可少,建筑业企业惟有加快信息化建设,凝聚力量,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才能从线性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

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同时也给了企业一次深度接触信息化和“试错”的机会。事实证明,只有加强内部融合、整合外部资源,不断对自有信息化战略进行优化升级,增加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与赋能,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建设模式和路径,才能让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相关动态  返回列表

苏科建工集团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suke-grou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8021641号